


防静电服(ESD Garments)主要用于防止人体静电积聚,避免火花放电引发爆炸或损坏敏感电子设备,常见于电子制造、石油化工、医药洁净室等场景。其分类方式多样,主要依据材料、结构、功能及适用场景划分,以下是常见类型:
1. 按材料类型分类
导电纤维混纺:
在聚酯、尼龙等基材中混入导电纤维(如碳纤维、不锈钢纤维),形成永久防静电性能,可清洗重复使用。
适用场景:电子装配、实验室。
碳纤维网格:
内层嵌入导电碳纤维网格,外层为普通面料,兼顾透气性与防静电性。
适用场景:洁净室、精密仪器操作。
金属纤维涂层:
表面涂覆金属氧化物或导电涂层,提供临时防静电效果,但耐洗性较差。
适用场景:短期使用或低成本场景。
多层复合结构:
结合导电层和阻燃层,适用于高防护需求环境。
2. 按结构类型分类
分体式:
上衣与裤子独立,灵活性高,便于穿脱。
适用场景:普通车间、维修作业。
连体式:
全身覆盖,无缝隙,防静电能效更高,但活动不便。
适用场景:高洁净度环境(如半导体制造)。
大褂/围裙式:
局部覆盖,适合频繁穿脱或特定区域防护。
适用场景:实验室、质检环节。
配件类:
防静电帽、鞋套、手套等,与服装配合使用。
3. 按功能扩展分类
阻燃防静电服:
采用阻燃纤维(如Nomex)并添加导电材料,防止火花引燃易燃气体。
适用场景:石油化工、加油站。
防化防静电服:
结合化学防护涂层,抵御腐蚀性液体渗透。
适用场景:化学处理、喷涂作业。
洁净室防静电服:
低发尘材料(如聚酯纤维),避免污染无尘环境。
适用场景:医药、电子洁净室。
接地型防静电服:
内置导电扣或腕带,通过导线接地,增强静电释放效率。
适用场景:高静电风险区域(如火药库)。
4. 按认证标准分类
EN 1149标准(欧盟):
定义面料电荷衰减性能,分1-3级,3级为最高防护。
ANSI/ESD STM 2.1标准(美国):
规范静电衰减电阻值(<1×10⁹Ω),确保电荷快速消散。
ATEX认证(欧盟防爆指令):
针对易燃易爆环境,要求服装无火花产生能力。
5. 按使用场景分类
工业级:
耐用、耐洗,适合机械、汽车行业。
医疗级:
无菌、低微粒脱落,适用于手术室、制药车间。
军用/防爆级:
高强度阻燃材料,符合NFPA 2112等军标。
选型建议
优先考虑风险等级:易燃易爆环境需选阻燃型,洁净室需选低发尘型。
平衡舒适性与防护性:长时间作业建议选择透气混纺材料。
认证合规性:确保符合行业特定标准(如ATEX、ANSI)。
通过合理选择防静电服类型,可有效降低静电危害,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。